【www.angu2008.com--觀后感】

  《古文觀止》按照時間順序分成:先秦文、漢文、六朝文、唐文、宋文以及明文,其以散文為主。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《古文觀止》觀后感,一起來看看吧!

  《古文觀止》觀后感1

  從宋卷蘇軾的文章開始讀起。

  從《刑賞忠厚之至論》到《上梅直講書》,一直到《喜雨亭記》,蘇軾的文筆都讓人覺得清新脫俗。以經典開篇,立意清新,以議論結尾,切題不為世俗之同。文章內容三觀正、見解獨到、文字也不堆砌。蘇子才起飄然啊。

  可是從《凌虛臺記》、《放鶴亭記》和《超然臺記》開始,卻文字中感覺“如今識盡愁滋味”和不敢肆意揮灑?!读杼撆_記》說了太守叫他為臺作賦,可古往今來哪有英雄留名亭臺不滅,太守不明白食物變更的道理,蘇子作為判官不得不聽命,感到無奈?!冻慌_記》蘇子來到扶風,住草廬、吃粗糧,他人悲我哭,我笑他人不懂自己心態能夠超然于物外,感受到平凡生活給我帶來的樂趣。如果真的超然,又何必記之呢?感覺蘇子是在現實社會中收到了打擊,年輕時的壯志豪情被現實的枷鎖打壓了,罷了,抵不過體制,心態才最重要!

  《石鐘山記》的時候蘇子已經有了大兒子邁,多了一個社會身份的蘇子講的更少大理論的是非對錯,而是一篇嚴謹向的小哲理文,文章最后議論提出了要實事求是,不知是對社會現象的暗喻感慨,還是對人性的評價呢。

  《古文觀止》觀后感2

  偶然遇見了,就隨便談談:

  3年多前,我也是在準備高考,語文課從沒聽過。厭于班主任的拘泥,所以買了一本《古文觀止》,在課桌前方壘起來將近半米高的書塔。在下面不停的翻、做筆記、寫注釋。

  值得慶幸的是我的語文成績勉強,老班從不對我多加干涉?,F在想想這本書還是對我的高考有莫大功勞的,我熟讀了這上面的大部分內容,尤其是以論述和評價為主,大部分排比成分都熟稔于心。高考作文就這樣一路走來,古文流水,一時間騷動全校。呵呵,回想走在放學的路上,回頭率猛升的感覺,還挺有些意思。

  隨后高考作文居然讓評委老師們這么器重,從沒有下過58分。其實,現在大學這么多年了,很遺憾自己的寫作功力下滑。逝了的青春不再,逝了的文采不現。還是再看看這部書,尋覓一下原來的自己。

  《古文觀止》觀后感3

  前幾日,我把這本厚厚的《古文觀止》給翻完了,這本書基本收錄了從春秋戰國到明朝的優秀散文。如果我們能從中吸收到一些營養,一定對我們的散文寫作有一些提示和幫助。我們常說散文之所以稱為散文,是因為它結構較為松散。但是我發現在《古文觀止》中的散文在結構上不僅不散,而且有一些共性。那就是大部分的散文從結構上入手,都可分為現狀描述、提出問題、給出答案這三塊。

  一、現狀描述

  現狀描述又被稱為背景切入,特別在寫事的時候,文章往往需要從時代背景入手,說明發生的時間、地點。出場的人物。比如,李密的《陳情表》,開頭大段地描述自己的平生及祖母劉氏的親情??此坪孟袷窃陉愂?,其實是在鋪墊。為中段提出辭官照顧祖母打下基礎。還有《蘭亭集序》和蘇軾的《前赤壁賦》都有這種背景似的景物描述。為什么一定還有這種現狀的描述,俗話說,高潮來的快,還得前戲好。如果你想要讀者和你一起high。必須得讓他人先進入你的文章,如果沒有這些鋪墊,那便是假高潮了。

  二、提出問題

  這部分是其實文章相當重要的一部分,并真正做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。如果文章不提出問題,而只有背景切入,那么就變成了純粹的景區介紹。應該說,這世上所有的文章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,他都逃不開一個東西——動機。人做事是需要一定的動機的,但是有動機不一定就能把事做成。如果我們做不成,我們就有了問題和沖突。文章便要去解決這些沖突和問題。

  三、解決問題

  這幾乎是所有文章最為重要的地方。在第一部分完成了鋪墊,第二部分完成提問之后,我們不能就這樣把文章給我們的讀者,這樣是不負責的。三四部分的小短文,論往往站了大部分。解決問題的關鍵的是提出觀點,觀點的得出和證明需要通過演繹和歸納。

  總之,現狀——問題——解決,是寫文章特別好的一種思路。如果文章更會有邏輯,每一層都帶了一種問題意識。

  《古文觀止》觀后感4

  現在古文觀止的版本都多得濫了,三頁的古文要配上五頁的白話文翻譯和一頁的注釋,就差沒出幾道題問“請寫出加點字在文中的用法”什么的。好在鄙人已經不是高中生啦,這種像學二外一樣的學古文可以不用再領教了。

  所以翻來覆去,還是這本原本的好看。沒有煞風景的翻譯,書小了許多,字也大,淡黃的薄紙看得很舒服,隨手塞進包里就消磨一個下午。

  也喜歡《吊古戰場文》,“降矣哉,終身夷狄;戰矣哉,骨暴沙礫”“生也何恩,殺之何咎”,堪稱經典,還喜歡歐陽修吊石曼卿的那篇,“軒昂磊落,突兀崢嶸”。還有李密的陳情表,還有駱賓王的“試看今日之域中,卻是誰家之天下”。

  不過看春秋時期的文章,就感覺沒那么好了……所以,這本書的前小半看起來就很痛苦……啊,我果然沒文化。

  《古文觀止》觀后感5

  近日讀古文,忽覺撇開自然科技不談,單在人文思想方面,今人之進步實在寥寥。先賢有太多叫人“捶胸頓足”、拍案叫絕的文章,其立意、結構、行文、用詞,頗多可借鑒的地方。反觀今人之所謂妙文,卻大抵是炒古人的冷飯,而已。

  難怪孔老二和蘇格拉底面對先賢經典,戰戰兢兢,“述而不作”了;而稼軒雖有詞曰:”近來始覺古人書,信著全無是出?!把蚤g似頗多對古人文之不滿,但亦難掩“不恨古人吾不見,恨古人不見吾狂爾”中暗藏的傾慕之情。

  以前也頗喜古文,《古文觀止》、《史記》,乃至唐詩宋詞之典故,也嘗能信手拈來,頻頻引用,但從未生出此念頭??磥砦恼逻€是得多讀,尤其是古人書。

本文來源:http://www.angu2008.com/zuowen/49875/